关于一部影片的上映,其实并不像我们大多数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在影片的拍摄,一部短短两个小时的影片可能拍摄时间要耗时两个月时间,甚至更长。而拍摄完成后,后期处理的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是一些科幻电影就更不用说了,特效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时间也会需要很多。而后期制作完成也并不是第一时间就能上映
影片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先“自审”一遍,保证影片中没有那些违反规定内容,如果存在的话是肯定不行的。而片方确定影片没有违规行为后,就需要提交给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如果通过了才能让这部影片上映,如果不通过的话也是没办法上映的。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都知道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多影视界巨作。在国内也有那么两部影片可以称得上是华语电影的巅峰。
而这两部电影最终上映后,表现却出现了两个极端。其中一部是我们熟知的《霸王别姬》,全球票房在当时超过3000万美元,要算是非常夸张的了。而另一部电影却与《霸王别姬》形成了另一个极端,票房低得惨不忍睹。甚至被列入了“禁片”的行列中,至今被禁了26年时间,而且始终无法上映。这部电影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伟大电影,可惜“生不逢时”。
展开全文
《活着》这个名字想必大家也都十分熟悉,这部电影正是由余华的那部同名小说改编的,关于小说中的内容也能回忆起一些,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基本一次性不间断的就看完了。
因为书中的内容太吸引读者,太过真实。虽然是一部比较短的小说类型,但似乎却详细的描述了这个人的一生。而这部电影也称得上是张艺谋执导数十年最与众不同的作品。
关于影片禁播的原因,据说是因为这部影片未经允许,就参加了戛纳电影节评选才导致的。不过如果看过的小伙伴们都会发现其实事实上原因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葛优凭借在剧中的表现获得戛纳影帝,这个奖项重量级很高,目前国内除了他就只有梁朝伟获得过这一奖项。足以说明这部影片有多么精彩。
相信看过余华的这本小说的朋友有很多,但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应该寥寥无几。如果都看过的观众应该会发现电影在小说的情节基础上做出了很多的改动,其中关于福贵外孙的名字就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原著中余华给的名字是“苦根”,而在张艺谋导演执导的这部《活着》中,他的名字被改成了馒头。
看似潦草的两个字,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思路。如果说小说中是给人无限的希望后一步步绝望,那么影片就是给人以无限希望的叙事风格。这部影片也深刻的体现出了“活着”两个字的真正含义,一方面既和原著没有背道而驰,还加入了张艺谋独特的理解,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之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