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推荐使用冷缩或热缩终端,压接铜鼻子时应用液压钳+防水封胶+绝缘护套。
附加建议:接头处包三层防水胶+电工胶布+半导体胶带,别偷工减料。
07|电缆头发热但线体不热,是啥问题?
原因:典型的“接头电阻大于线体”,多数因压接不紧或表面氧化。
判断方式:红外测温枪照一下就知道谁在发热。
建议:重压接、换铜鼻子,必要时刮除氧化层重做。
08|电缆进水了还能用吗?怎么处理?
原因:电缆进水后水分沿铠装或芯线慢慢渗透,导致绝缘电阻下降。
判断:测绝缘电阻,低于1MΩ就有隐患。
建议:轻微进水可用热风机烘干,严重进水需剪断重新制作头尾,封端要密封好。
09|多根电缆平行运行,能不能绑一起?
不建议绑得太紧!
原因:电缆间相互感应发热+不易散热,尤其高载流时温度剧升。
建议:电缆并排敷设应保持≥2倍电缆直径间距,有条件用“井字架”或支撑槽架分层敷设。
10|电缆挖断了,临时接能顶多久?
原则:临时=风险=非长久。
经验:野外临时接头即使做得好,也最多建议运行2周内更换正式接头或整段电缆。
建议:临时接头也要用热缩套管+压接铜套+绝缘防水封胶,尽量模拟正规终端工艺。
11|穿管敷设的电缆,最多可以穿几根?
原则:不能超过管径的40%填充率,否则易散热不良、卡死拉不动。
举例:DN50钢管,最多穿3根10mm²电缆,且应使用穿线器辅助。
建议:尽量一管一回路,多根穿管要考虑发热叠加影响。
12|电缆敷设必须直线吗?能拐弯吗?
可以拐弯,但必须满足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通则:普通电缆为15D(电缆外径的15倍),高压电缆要求20D以上。
警示:直角拐弯、强行折弯,容易造成绝缘层微裂,时间久了就击穿。
13|电缆敷设距离变压器太近,有什么影响?
原因:变压器高温区会造成电缆绝缘加速老化,甚至提前劣化。
建议:电缆与变压器本体保持**>0.5m安全距离**,必要时加装铝皮护板或隔热层。
14|铝芯电缆能不能代替铜芯用?有啥区别?
原理:铝的电阻率大、导电性差,但价格低、重量轻。
结论:同功率下,铝芯线截面需放大1.6倍以上;
注意:铝线压接要用防氧化脂+铜铝接头,否则极易发热氧化。
15|YJV和VV电缆有什么本质区别?
简答:YJV是交联聚乙烯绝缘(XLPE),VV是聚氯乙烯绝缘(PVC)。
区别:YJV耐热90℃、性能好;VV只耐70℃、老化快。
建议:有条件优先选YJV,尤其是重要设备和长距离线路。
16|电缆铜芯发黑,是不是报废了?
不一定。铜芯发黑多为氧化或过热引起表面碳化。
判断:用刮刀刮一刮,若里层仍亮光,可剪掉一段再压接使用。
警示:若整段都发黑发脆,说明老化严重,建议整段更换。
17|电缆选型是看“功率”还是“电流”?
看电流!电缆设计就是“电流载流能力”,功率只是辅助计算参考。
举例:380V系统带5kW负载,需电流计算 I = P / (√3 × U × cosφ)。
建议:选型必须考虑距离、压降、起动电流、并行敷设等因素。
18|为什么电缆长了会“掉压”?
原理:电缆有电阻(R),线路越长,压降越大。
公式:△U = I × R × L (或使用更精准的压降计算表)
建议:当线路超过30米以上,尤其大功率设备,需加大线径或分段补偿。
19|电缆穿墙孔要不要封堵?
必须!不封堵会造成:
潮气进入电缆沟→绝缘下降;
小动物进入→咬线短路;
火灾蔓延→无阻断。
建议:使用防火泥、防火堵料或密封泡沫做闭合处理。
20|电缆“打补丁”能用多久?
原则:电缆补接只能视为临时措施,尤其在室外、潮湿环境。
实测:即使采用热缩+压接+防水胶补接,也难超2~3年稳定运行。
建议:重要线路一旦断裂,优先考虑整段更换,不做“常年补丁”。
21|10kV高压电缆运行前必须做哪些试验?
基础三项:
绝缘电阻测量(应≥200MΩ)干燥环境下通常要求
交流耐压试验(一般为系统电压2倍/5分钟)
局部放电测试(视现场条件)
注意:带电芯与接地屏之间必须做分相测试,而非整段“一起测”。
22|高压电缆能不能用摇表测试?
不推荐!
原因:摇表电压一般为500V/1000V,只能测粗略绝缘值。
高压电缆绝缘要用:兆欧表+直流高压发生器+介质损耗测量仪等更专业设备。
23|电缆故障点如何精准定位?除了“挖”还有啥法子?
方法:
低阻故障 → 音响法 + 电缆路径仪
高阻故障 → 脉冲法 + TDR(时间域反射)+ 气体压力法
击穿法 → 高压放电+声测仪精定位
建议:普通电工可使用“智能电缆故障测试仪”配套测距,避免盲挖。
24|电缆测温用红外仪准吗?热成像怎么看?
红外测温适合排查运行中“异常发热点”,如接头、接触点、局部散热不良。
关键技巧:
测前要设定电缆材质/发射率
室外测温要避开阳光直射
热像图要设置合理温差显示(差值5~15℃更清晰)
25|如何判断电缆是否“老化”了?
核心参考指标:
绝缘电阻下降(低于1MΩ预警)
介质损耗值增大(tanδ超标)
电缆外皮龟裂、发硬、变色
耐压试验泄漏电流大、局放强
原则:达到电缆设计寿命后(常为20年)+出现指标异常 = 应考虑更换
26|电缆老鼠咬了,除了换还有别的办法吗?
轻微损伤 → 可刮净破损层+加热缩套管临时处理
严重损伤 → 必须剪断接续
建议:重点区域加“金属穿线管”+“阻燃阻鼠涂层”+“超声波驱鼠器”立体防护。
27|10kV系统的电缆接头为什么容易出问题?
常见原因:
安装不规范(导体未压紧)
工艺水平参差(热缩操作时间掌握不好)
潮湿环境密封不严(绝缘击穿)
建议:高压电缆接头应由有经验电缆班组操作,安装后应做耐压试验+局放检测。
28|电缆标识牌为什么不能省?乱写会出事?
电缆运行多年后,没人敢乱动的最大原因就是“看不懂走向”!
要求:
每段进出线口必须挂牌
标注内容应包含:线路编号、走向、回路编号、电压等级
建议用防水防腐蚀标识牌,手写字必须清晰工整(别拿圆珠笔写)
29|电缆长距离敷设如何避免“热积聚”?
关键技巧:
避免多根紧并
提升支架高度、保持通风
使用分层敷设或穿线桥架
必要时增加温度监控点位
尤其地下电缆,注意潮湿+热聚集双重叠加,是最危险的热失控来源。
30|电缆沟要不要装排水系统?
必须!特别是南方或靠近水源地带。
否则遇暴雨、地下水位升高,电缆沟内长期潮湿,极易发生绝缘老化甚至爆破。
建议:沟底做坡度+预留排水管道+加装自动排水泵,电缆沟应定期巡查。
31|电缆终端工艺做不好,最容易出哪几类问题?
三大常见隐患:
压接不实 → 导体发热 → 烧断
热缩不紧 → 进潮放电 → 击穿
屏蔽过长或剪断不齐 → 局部放电、尖端电场集中
建议:每一个终端完工都应红外测温+耐压试验,不能图快跳流程。
32|终端头做完了,怎么看“做得好不好”?
经验判断:
热缩管贴合紧密、无褶皱
屏蔽层处理整齐、无毛刺
铜鼻子压接到位,无松动
接地线压接牢固,包扎规范
工具建议:电缆剪、剥线钳、热风枪、压力钳、接地电阻测试仪一样不能少。
33|低压电缆能不能“打三分支”?分几路安全吗?
分支可以,但必须满足负载平衡、压接牢靠、接线清晰三大前提。
错误做法:多根线头缠在一根主线上,既不牢固也不安全。
建议:三分支以上建议使用分支接线盒,或带接线端子的分线排,避免空中飞线。
34|电缆线芯颜色接错了,还能用吗?
严禁!颜色代表相序和中性线,接错轻则打火、重则烧设备。
特别提醒:
三相电 → A黄、B绿、C红(或ABC色带)
零线 → 蓝色
地线 → 黄绿双色
必须统一标准,后续检修更安全。
35|电缆能不能直接埋地?埋多深才合规?
可以埋地,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YJV22等带铠装电缆;
埋深≥0.7米(人行道)、≥1.0米(车行道);
上方应设标识砖或警示带;
有条件加盖砖沟或PVC套管更稳妥。
36|电缆打弯处为什么容易坏?
原因:
长期受力压弯 → 绝缘层疲劳、龟裂
动力线起动冲击 → 振动加速内损耗
建议:每个弯头处都留缓弯半径,固定好线卡,避免被拉扯晃动。
37|电缆防火包带必须要缠吗?缠哪?
必缠!尤其在穿楼板、穿墙、进配电柜、终端接头等关键点。
防火层设置位置:
穿墙口/电缆沟出线处
多根电缆并排处
高温区域与易燃物邻近处
防火带应不少于3层以上,并用钢丝卡固或防火涂料加强。
38|电缆出火灾后还能用吗?
原则:电缆一旦烧伤,不管是否通电,都视为绝缘失效。实测:局部外皮烧焦,内部也极易碳化分层,后期局放剧烈。建议:烧伤段必须切除,最保险是整段更换,千万别只包胶布“糊弄”。
39|电缆能用在线电流监测装置吗?有用吗?
非常有用!
可安装在电缆头或母线出线处,实时监测负载、电流变化、温升趋势。
适合重要负荷、密集桥架、多回路系统,能提前预警过载或失相问题。
40|现场怎么区分电缆和电线?是不是一样的?
简答:不是。
电线:单芯、多为明线,没护套(BV线)
电缆:多芯、有护套、带屏蔽/铠装,可埋地、用于设备供电
判断技巧:
电线多数是红黄蓝绿单根,软线/硬线
电缆是整体包胶黑皮线,重量大,型号如YJV、VV等
41|电缆选型时经常忽略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看电流,还必须考虑:
线路长度(压降)
同管敷设根数(热叠加)
敷设方式(空气/埋地/桥架)
起动冲击(尤其电机类)
环境温度(如锅炉房)
提醒:选型不能只看“经验”,一定要查载流量修正系数表!
42|电缆短路的电流到底有多大?会烧几秒?
举例:一根50mm²的铜电缆,380V三相系统短路电流可达8~15kA。
持续时间只需0.2~0.5秒,温升瞬间超200℃,可引发冒烟、打火甚至炸裂。
结论:短路不是“断路器跳了”这么简单,而是电缆瞬间烧毁的高风险事故!
43|电缆短路后如何判断哪一段出问题了?
检查顺序:
观察短路点冒烟、熔断位置(视觉+嗅觉)
分段拆开绝缘,用兆欧表逐段打绝缘
热像仪扫描(需跳闸前记录或温升残留)
如果为地埋段,建议请专业单位做电缆故障定位试验。
44|电缆压降怎么看?怎么判断压降过大?
判断标准:
三相系统压降一般不超过5%;
对高精度设备,应控制在2%以内;
实测方法:用钳表测端电压,长距离或高负载时重点检查。
建议:如有掉压现象,可通过加大线径/缩短线路/提升功率因数解决。
45|电缆发热后多久会鼓包?鼓包一定要换吗?
发热点超过100℃以上,电缆内部就可能“放气鼓包”。
若外皮鼓泡、变形,说明绝缘层分层或气化,存在击穿隐患。
原则:鼓包电缆不可继续运行,必须剪除该段重新压接或整段更换!
46|电缆进水了还能继续用吗?
不能直接使用!水汽会沿铜线芯毛细作用进入中间,造成多段腐蚀、击穿。
如确认进水,必须进行:
热风干燥
更换密封接头
检测绝缘电阻(<1MΩ必须处理)
有条件的应整段更换或外包热缩三层防水处理。
47|电缆接地出问题,怎么判断是不是“接地故障”?
典型症状:
某一相线芯对地电阻突然下降
出现“单相接地”报警
中性点位移(对称电压变成偏压)
建议:立即停电,用摇表打相地电阻,查出故障段再处理。
48|电缆铭牌怎么看?一堆代码代表啥?
举例说明:“YJV-3×95+1×50 0.6/1kV”
YJV → 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3×95 → 三根95mm²相线
+1×50 → 一根50mm²中性线
0.6/1kV → 额定电压(相/线)
建议:施工时应建立“电缆台账”,方便后期识别与替换。
49|电缆出厂多久算“过期”?库存线还能用吗?
正规厂家:电缆保质期为18个月~2年(未使用状态、密封良好)。
如果存放时间超过3年,尤其开封后存放的,绝缘下降明显,建议先做耐压试验再使用。
结论:库存线不是“永不过期”,别拿旧线冒风险。
50|电缆竣工验收时,甲方最常查哪几项?
典型查项:
电缆型号是否一致、接线是否正确
电缆敷设规范、标识清晰
接地可靠性、终端做工是否规整
电缆路径图、测试报告、照片资料是否齐全
提醒:施工结束后应保留接头前后清晰照片+绝缘/耐压试验记录,否则验收不通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